2025-11-05 23:36:00
攸關電力穩定 曾文生首倡2大重要課題:地下都更+電力匹配
台灣面臨極端氣候衝擊,今年丹娜絲颱風就重創了西部沿海地區,倒了3、4000根電線桿。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5)在公開場合提出兩個電力新概念,一個是「地下都更」,一個是「Power Couple(電力匹配)」,將會是未來攸關電力穩定,最重要課題。
曾文生出席2025「遠見高峰會」淨零轉型藍圖討論,對電力電網發展提出身為董事長的觀察心得。首先他一語道破,台灣過去在設計電網時候,追求的是效率,可是當把所有的電網都連在一起,就是當一個地方發生較大型故障,就會把電網其他部分全拖下去。
台電在2022年提出了電網強韌計畫,但也很清楚,現在要談的電網韌性,不是看到那3499根倒掉的電桿,而是怎麼在整個系統的設計上讓韌性提高。
對於社會迷信地下化,曾文生坦承這對於電網韌性的強化是有幫助,但事實上,在都會地區裡面用架空線的電桿,更是不太容易被強風吹斷。如果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全部都用地下化來解決,事實上可能會造成更多的問題。
他想表述的,就是「地下化不是萬靈丹」,尤其台灣的配電系統地下化比例已經高達45%以上,最近的統計應該有48%,將近要過半。因此曾語重心長呼籲,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們需要公共建設來匹配電力,包括水、電、天然氣、下水道等等,應該要有個整合性的規劃。
在都市的馬路底下是一個複雜的環境,曾文生提到大家在追求路面上所有建築物更新、都更的同時,其實可能有個新的課題正在開始,就是「地下的都更跟秩序化」。這件事如果能夠一起做,所有民生管線的韌性會共同提高,就不會發生電纜被做水管挖斷,或者是做電纜的去挖到水管情況。
第二個觀念有關整個電力系統的穩定,曾文生表示,接下來這個社會上會不斷的出現一個術語,叫做「Power Couple」,就是電力系統的供跟需,以及儲,怎麼樣在地點上做有效的匹配,讓它的效率提升。
比方說台電早就在做的,讓風電、光電、天然氣電廠用同一個管線、同一個電纜。當風光發電時,讓它們走第二代的電纜,沒有發的時候就用天然氣補,創造電網的效率,儲能未來也會發生這樣的功能。
而在最近,AI 資料中心的需求很高,曾文生說大家發現了一個更重要的事情,就是現在是需求端、用電端,都向電廠靠近。美國最近在討論資料中心設置,也都開始努力向電廠靠近,怎麼樣變成一個有效率的couple,就會是非常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