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22:00:33
專家籲推媒體議價法 有選擇權與跨國平台談判
跨國平台免費使用新聞內容,衝擊媒體產業。專家今天說,推動媒體議價法是讓媒體有選擇權,能與Google等商業巨擘談判。新聞業者盼政府通過立法,讓媒體收入穩定產製更好內容。
政治大學數位傳播文化行動實驗室與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合辦「2025媒體天空領航員秋季論壇」,邀請多名學者專家針對AI世代的媒體環境分享經驗觀點。
面對跨國平台免費使用新聞內容、壟斷數位廣告收益,台灣產學界掀起媒體議價法立法訴求。政大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李家驊、聯合新聞網總編輯張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陳依玫以及台灣尼爾森公司資深經理張純純,對此進行討論。
張立表示,AI崛起後明顯改變讀者的閱讀行為,舉例而言,現在搜尋資訊輸入關鍵字,數位平台會直接生成一段摘要,讀者通常看完摘要就滑走了,不會再點擊下方的新聞,造成新聞網站流量下滑,連帶降低媒體營收。
張立說,面對這樣的衝擊,不能坐等媒體議價法,媒體本身也須發展應對方式,包括自行生成AI摘要、強化SEO(搜尋引擎最佳化),以及培養忠誠讀者,將直接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上。
此外,雖然台灣讀者較沒有付費閱讀的習慣,但發展「付費內容」仍可作為提升品牌效益的工具。張立說,仍然期待政府通過媒體議價法,讓媒體收入穩定,有底氣做出更好的內容。
陳依玫表示,現行Google、Meta、YouTube等數位平台的分潤機制不透明、不公平,對這些平台而言流量是唯一變現的標準,品質變得一文不值。即使是獲得金鐘獎的優質新聞節目,在平台上卻和內容農場得到的分潤比重相同,甚至更差。
陳依玫說,推動新聞議價法是要讓媒體有選擇權,能夠與Google、Meta等平台談判。若政府沒有立法,這些商業巨擘勢必不會理睬,導致新聞平台流量持續崩跌。AI可以是媒體翻身的機會,但政府必須協助,也需要全民一起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