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22:56:12

全球大廠搶進自然碳匯 元杉森林提供本土新植造林解方

元杉森林自然資源公司總經理胡惠雲今(30)日應邀出席2025國際能源周「碳權與新能源戰略高峰論壇」,分享「碳權藍海:解鎖自然碳匯價值與潛力」,他強調,微軟、蘋果等大廠搶進植樹造林,自然碳匯已是國際趨勢,不僅是環境永續,背後還代表著提早準備的企業策略和遠見。

胡惠雲表示,今年3月微軟宣布在印度推動30年造林以換取碳匯,預計移除大氣中300萬噸二氧化碳,並購買其中150萬噸的碳移除額度,亞馬遜、蘋果及國內企業大廠也相繼投入造林碳匯,顯見自然為本的新植造林、森林復育、碳權交易,是企業追求生生不息徝環的環境永續治本之道。

明年起企業在繳納申報碳費時,可以碳權來抵減碳費。依碳費收費辦法規定,排碳大戶可申請以國內減量額度來扣除碳排量,上限為10%,其中,使用於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或抵換專案額度,扣除比率1.2倍;早期取得的先期專案額度,扣除比率0.3倍,僅限碳費開徵前三年使用。

但目前國內的本土自願減量額度(碳權)相當有限。以元杉森林在台東池上的71.97公頃平地造林為例,總種樹量約13萬棵,是台灣首宗大規模自然碳匯新植造林專案,預估20年的自然碳匯量僅約2萬1600噸二氧化碳當量,可為企業取得本土自願減量額度(碳權),和20年約4萬立方公尺的國產木材總材積。

除了企業自願減量額度(碳權)不足,台灣每年會排放超過2億多公噸的碳,但自然碳匯能吸收的數量僅約2000公噸,尚缺90%。因此,胡惠雲認為,台灣想要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只能算是環境永續的起跑點,而「自然型碳移除」與「技術型碳移除」只是起跑前的場地整備,這將是一場漫長的考驗。

胡惠雲舉例,自然型碳移除,相當於人類「永續調養生息的處方箋」,而技術型碳移除,相當於「短時間的特效藥處方箋」。目前元杉森林致力於推動的是以自然為本、生生不息的新植造林、森林復育、碳權交易,和利用生物多樣性、生物信用額度達到生態平衡、生物正成長的環境永續治本之道,期盼志同道合的企業主共同參與「創森大聯盟」,以技術與投資,與全球接軌實現自然解方。

< MONEYNEW 來源網頁 >
兆源官網

訪客:

兆源官網

台股追蹤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