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23:32:44

壽險匯率風險會計改革 誰能撐住真實財報?

壽險業為了避「匯率風險」十年砸兩兆元,卻依然無法化解匯率風險,業界提出四大匯率評價改革,各有優缺點,其中以AC債券投資部位採攤銷評價、及currency overlay(俗稱「匯率覆蓋法」)分踞山頭。

AC債券攤銷法,每月匯率評價金額大減,幾乎是AC債券不評價了,也可大降避險比率,讓業者免砸大錢做匯率避險。

最大問題是,只解決了資產面的匯率評價問題,沒有考慮負債面。例如持有10年期120億元外幣債券,當台幣貶10%,當月認列0.1億元匯兌利益(剩餘11.9億元僅於附註揭露),但假設還有40億元避險衍生性商品部位,卻會出現4億元損失,立即入損益表。

那麼,不要做避險就不會有衍生性商品了?但就實務來看,業界目前做CS是無法到期立刻解約,換言之,在CS無法全數解約前,這塊衍商評價依舊影響著損益表,更遑論還有外幣保單與次債的匯率評價問題。

其次,AC債券攤銷法也恐會鼓勵業者在2026年接軌後,重分類後,又繼續把債券放AC部位,不利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currency overlay是將外幣資產扣除外幣負債及避險部位的兌換損益,再考慮外價金沖抵後的「淨匯損」全數轉入OCI項下,不影響損益,投資人可在OCI項下,看到匯損的影響數,不是全部「蓋牌」,外界接受度較高。

但currency overlay也非萬靈丹。它會讓淨值波動放大,對外價金水位低、淨值薄弱的壽險公司衝擊更大;只是相較於扭曲損益或掛假帳,至少它誠實地揭示風險。

會計圈普遍認為,真正的改革不在於找出一個「不痛不癢」的新算法,而是回到會計的初心:讓報表說實話。

當制度被要求「穩定財報」時,也該警覺——會計的價值,不是粉飾波動,而是讓市場看見真實。

< MONEYNEW 來源網頁 >
兆源官網

訪客:

兆源官網

台股追蹤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