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19:40:00
高盛:「流動性敘事」主導全球市場 狂歡背後潛藏信任危機
在全球金融市場中,一股強大的「流動性敘事」正成為主導一切的力量,其影響力甚至超越了傳統的經濟基本面。
高盛首席宏觀研究員 Paolo Schiavone 指出,當前市場的核心判斷是「流動性勝過基本面」。在聯準會 (Fed) 降息預期升溫的背景下,大量閒置資金準備在市場回檔時逢低買入,這種預期心理正不斷延長當前的經濟週期,並為風險資產注入了強勁的上漲動力。
歷史重演:1990 年代的榮景與 1970 年代的警訊
分析師認為,目前的市場環境與歷史上的兩個時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一方面,聯準會的預防性降息頗為類似 1990 年代中期的舉措,當時此舉成功延長了經濟擴張,並點燃了新一輪的股市飆升。多家機構預測,聯準會不僅本月可能降息,未來更可能啟動一連串的寬鬆政策。
摩根士丹利投資長 Mike Wilson 也認為,儘管短期市場可能波動,但這將為年底及 2026 年的強勁收尾奠定基礎。
然而,另一方面,一個更令人擔憂的歷史警訊正在浮現。Schiavone 警告,當前美元對實物資產的持續貶值、央行對政府債務信任的削弱,都讓人聯想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的 1970 年代。一個關鍵的結構性信號是,三十年來,外國央行持有的黃金儲備首次超過其持有的美國國債,這直接反映出市場對美國政府債務的信任度正在被侵蝕。
美元隱性貶值與資產輪動
Schiavone 表示,目前市場普遍存在美元將持續走弱的共識。這種貶值並非傳統意義上兌其他貨幣的走弱,而是一種更隱蔽的形式:美元兌真實資產——如股票、房地產、加密貨幣——的購買力正在下降。這與 1970 年代美元價值轉移至黃金、石油和房地產的情況如出一轍。
在美元走弱的預期下,資金正流向其他資產類別。黃金價格已創下歷史新高,而新興市場也表現強勁。特別是銅,由於能源轉型、數位經濟發展和新興市場需求等三大趨勢的共同推動,正面臨結構性的供需失衡,專家預計全球銅需求到 2050 年將大幅增長,這為相關礦業投資帶來了長期利多。
信任侵蝕:從政治干預到長債風險
市場對美元及美國公債的信任危機,不僅源於財政狀況的惡化,更與政治對經濟機構的干預有關。億萬富翁、避險基金經理 Kenneth Griffin 警告,美國政府對聯準會獨立性的攻擊,讓人回想起 1970 年代尼克森政府施壓聯準會的經歷,那次干預最終導致了惡性通膨。Griffin 指出,如果機構的信譽持續受到侵蝕,市場將要求更高的長期債券利率作為風險補償。
這正呼應了 Schiavone 的核心擔憂——當前市場良性的前景,完全取決於長期債券殖利率能否保持穩定。他認為,長期債券的「無風險」標籤已被侵蝕。儘管短期內,充裕的流動性掩蓋了潛在的脆弱性,任何市場拋售都可能因大量買盤介入而顯得短暫且輕微。
然而,真正的風險並非典型的經濟衰退,而是「1979 時刻」的重演——長期債券市場因信任喪失而突然崩潰,迫使決策者採取激進措施。
Schiavone 總結認為,本輪周期的終結方式,可能不是因為經濟疲軟,而是因為信任的徹底瓦解。在此之前,由流動性驅動的市場狂歡或許仍將持續,但其背後的結構性風險已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