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13:05:00
川普對首爾下達最後通牒,不同意對美鉅額投資就加稅!一文看懂美韓談判卡關內幕:南韓為何無法複製日本模式?
美韓貿易談判持續陷入僵局,路透15日專文分析,關鍵在於美國要求韓國比照「日本模式」,成立一筆高達3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基金,否則將對韓國進口商品課徵15%的懲罰性關稅。然而這項要求對韓國而言,不僅是經濟問題,更可能觸發一場嚴重的匯率危機。首爾方面正緊急尋求與美國建立「貨幣互換協議」作為解方,但談判前景未明,也讓美韓同盟迎來嚴峻考驗。
川普(Donald Trump)政府今年7月曾與韓國達成初步協議,如今美韓兩國的貿易談判卻瀕臨破裂。因爲雙方一筆高達3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基金認知不同,具體執行細節的談判更停滯不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上週發出最後通牒,強調首爾若不接受與日本相同的協議條款,將面臨15%的關稅懲罰,讓這場談判蒙上濃厚陰影。
「要麼接受、要麼就付關稅」
這場爭議的核心,源於美國近期與日本敲定的一項類似協議。路透(Reuters)指出,日本在本月初最終確定了一項5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方案。該協議規定,在美國選定投資項目後的45天內,日本必須轉移資金;且投資產生的可用自由現金流,在達到特定分配額度前,將由美日雙方平分,此後90%的收益將歸美國所有。
如今華府要求首爾「照單全收」,尤其盧特尼克態度極其強硬,他表示對首爾不會有任何彈性空間:「日本人已經簽了合約。韓國人要麼接受那份協議,要麼就付關稅,事情就是這麼簡單。」然而韓國官員也明確表示,他們無法接受與日本完全相同的條款。韓方原先的設想是,這筆3500億美元的資金將主要以貸款和擔保的形式提供,直接投資的比例有限,但美方顯然不接受這種說法。
為何日本可以,韓國不行?
對外界而言可能看不明白,既然日本能簽,韓國為何不行?路透則指出答案就是兩國金融市場的巨大結構性差異。自7月底美韓宣布達成初步協議以來,韓國市場參與者便持續擔憂,這筆巨額投資將產生龐大的美元需求,進而壓垮韓元匯率。花旗集團(Citi)估計,該投資計畫將在2026年至2028年間,每年產生約1000億美元的美元需求。
3500億美元這個數字對韓國而言,之所以是難以承受之重,原因有三:
市場規模懸殊: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2022年的調查,全球韓元的日均交易量僅為1420億美元,而日圓則高達1.25兆美元。韓元在全球外匯市場的佔有率僅2%,遠低於日圓的17%。更關鍵的是,韓元至今沒有離岸交易市場,所有交易都在國內進行,市場深度和廣度都遠遠不足。
歷史創傷猶存: 韓國在19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風暴中,曾因資本大規模外逃遭受毀滅性打擊。自此之後,韓國政府對匯率市場始終保持高度警惕與嚴格管控。光是韓國國家養老基金(NPS)每年約400億美元的海外投資所需換匯,就已對韓元構成沉重壓力。
經濟體量差異: 韓國的經濟規模遠小於日本。2024年,韓國的經常帳順差為990億美元,而日本接近2000億美元。截至今年8月,韓國央行的外匯存底為4160億美元,而日本則擁有高達1.3兆美元的儲備。無論是緩衝能力還是市場胃納,韓國都無法與日本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