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7 23:23:25
「建商都去買台達電,我們還要買房嗎?」近七年房股對決:誰才是真正保值贏家?
文/陳昱均
台股本週氣勢如虹,連假後上工首日(7日)早盤強勢攻上27,100點,創近兩年高點,成交值放大至5,000億元以上;而台積電重返1,430元天價、AI族群火熱,資金明顯回流股市。隨著盤勢創高,市場再度出現「資金從房轉股」的討論聲浪,先前皇翔建設公告出脫台積電持股4.79億元、改買進545張台達電,引發關注,有網友看了今早大盤火熱狀況就調侃:「建商都去買股票了,我們還去買房幹嘛!」也有民眾表示:「朋友股票賺翻,結果說房子要解約、不想賣股繳工程款」,甚至被戲稱是「明智之舉」。
不少自備款有限的購屋族反映,現行限貸令上路後,銀行對保流程愈趨嚴格,貸款成數普遍下修;即使符合條件,也常面臨「額度排隊」、「鑑價不足」等狀況。
由於房貸利率自2022年起持續攀升,目前平均已逾2.3%,且資金調度彈性低,導致部分原本計畫購屋的投資人轉而分散資金至股市或基金市場;在高利率與限貸環境下,房地產的報酬率相對受限,也讓「報酬效率」再次成為資產配置的核心考量。
根據MacroMicro財經M平方平台統計,2019年至2025年間,台股加權指數(含還原權息的總報酬)年化報酬率明顯高於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特別是疫情後股市漲勢凌厲,2021至2022年間受科技與權值股帶動,年化報酬率一度突破30%;即使2023年波動加大,2024至2025年仍維持20%以上。
相較之下,觀察內政部不動產資訊揭露的全國住宅價格指數可以發現,自2023年起房市漲幅就開始收斂,近三年年化報酬約8%至11%,2025年第一季更出現季節性下跌;整體推算,2019至2025年台股總回報逾150%,房市約48%,資金報酬效率明顯分歧。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目前政策導向明確,不鼓勵投資性購屋,限貸令使房市交易降溫、價格增幅放緩,因此短期內形成「股強房弱」現象。
她指出,股票具備小額入場與高流動性優勢,對追求短線報酬者吸引力大;但不動產仍具自用與抗通膨價值,且可透過銀行抵押槓桿,以低現金成本持有高價資產。
張旭嵐強調:「投資沒有對錯,端看資金多寡與風險承受度。能安心長期持有的標的,比短期獲利更重要。」
而業界人士也透露,台股上漲期間,高資產族群常選擇獲利了結、轉入房市;反之房市盤整期,也有資金回流金融市場,「這種雙向循環已成台灣資本市場的結構常態」。
他認為,股市報酬率雖高,但房市仍具穩定性與防禦屬性,未來若利率見頂、融資成本下降,房市反而可能重新吸引長期資金回流,形成「房股共榮」的輪動格局。
延伸閱讀》
融資公司介入土地交易?地政士曝:這招讓賣方權益全被吃掉
2.8%利率恐成新常態 黃舒衛:房市回溫最快要等明年中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